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5:27 点击次数:181
对于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,很多人觉得他是通过弑兄这种不正当手段获取的,即“烛影斧声”。但是这种观点难以解释一个事实,赵匡胤在位十六年,为何一直不册封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?
注:宋太宗原名赵匡义,赵匡胤登基后为避讳改名赵光义,自己登基后又改名为赵炅。赵匡胤的四弟赵廷美原名赵匡美,后为避讳改名。
赵匡胤黄袍加身后,天下远未太平。当时大的割据势力尚有南唐、后蜀、南汉、南平、吴越、北汉这六家,谁能一统中原还是未知数。另一方面,赵匡胤亲历的历史非常残酷。皇帝们不仅两三年就换一个,大多还不能善终。
除此之外,赵匡胤的儿子们太年幼。他建立宋朝时,赵德昭9岁,赵德芳只有1岁。所以赵匡胤不敢直接册封儿子为太子,不然他一旦有什么不测,保不齐就有人像他欺负柴氏孤儿寡母那样,玩黄袍加身。太后曰:“不然,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。使周氏有长君,天下岂为汝有乎?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。四海至广,万几至众,能立长君,社稷之福也。”太祖顿首泣曰:“敢不如教。”太后顾谓赵普曰:“尔同记吾言,不可违也。”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,普于纸尾书“臣普书”。藏之金匮,命谨密宫人掌之。《宋史·卷二百四十二·列传一》
正是基于柴氏的教训或者说赵氏的成功,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才会要求他,不要传位给幼子,而应该立壮年且有一定实力的弟弟赵光义为继承人,史称“金匮之盟”。
注:对于金匮之盟的详细内容有两种说法。“三传”,赵匡胤传赵光义、赵光义传赵廷美(老四)、赵廷美传赵德容。“独传”,赵匡胤传赵光义。
虽然宋史圈对于“金匮之盟”是否真实存在一直有争议,但起码不能否认这个盟约是很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。而且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二人,也分别用实际行动旁证着这个盟约。